公共圖書館服務綱領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出版品第97號

公共圖書館服務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發展指南

公共圖書館委員會委託
飛利浦•吉爾主持的工作小組編寫

毛慶禎 譯

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
http://www.lins.fju.edu.tw/mao/pl/pls2001-0.htm


目次

序言
理事長序
譯序 - 公共圖書館的任務與服務
原序

導論
  1. 公共圖書館的角色及功能
    1.1  緒論
    1.2  公共圖書館的定義
    1.3  公共圖書館的任務
    1.4  變遷中的機構
    1.5  知識自由
    1.6  對所有人開放
    1.7  地方需求
    1.8  地方文化
    1.9  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基礎
    1.10 無牆的圖書館
    1.11 圖書館建築
    1.12 資源
  2. 法源及預算
    2.1  緒論
    2.2  公共圖書館與政府關係
    2.3  公共圖書館立法
    2.4  經費
    2.5  公共圖書館的治理
    2.6  公共圖書館的行政
    2.7  公關與推廣
  3. 滿足使用者需求
    3.1  緒論
    3.2  辨認潛在的使用者
    3.3  分析社區的需求
    3.4  使用者服務
    3.5  服務管理
    3.6  使用者教育
    3.7  合作與資源共享
    3.8  電子網路
    3.9  近用服務
    3.10 圖書館建築
  4. 館藏發展
    4.1  緒論
    4.2  館藏管理政策
    4.3  館藏資源範圍
    4.4  館藏發展
    4.5  館藏維護原則
    4.6  圖書館藏標準
    4.7  電子資訊設備標準
    4.8  新館的館藏發展規畫
    4.9  採購率與淘汱率
  5. 人力資源
    5.1  緒論
    5.2  圖書館員工的技能
    5.3  員工的類型
    5.4  專業倫理標準
    5.5  圖書館員工的職責
    5.6  員工的數量
    5.7  合格館員的教育
    5.8  教育訓練
    5.9  生涯規畫
    5.10 工作環境
    5.11 志工
  6. 公共圖書館管理與行銷
    6.1  緒論
    6.2  管理技能
    6.3  建立與維護網路
    6.4  財務管理
    6.5  圖書館資源管理
    6.6  人事管理
    6.7  規畫與發展圖書館系統
    6.8  變遷管理
    6.9  分層負責
    6.10 管理工具
    6.11 行銷與推廣
附錄
  1.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 http://www.lins.fju.edu.tw/mao/pl/uplm1994.htm
  2. 芬蘭圖書館法, 1998, http://www.minedu.fi/minedu/culture/libraries_gateways.html#LIBRARY ACT
  3. 白金漢郡圖書館讀者服務憲章, http://www.lins.fju.edu.tw/mao/pl/charter.htm
  4. 圖書館建築標準 - 加拿大奧大略及西班牙巴塞羅那
參考資源


原序

本書取代1986年出版的《公共圖書館指南》, 本書由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公共圖書館委員會成員組成的工作小組起草, 該工作小組的成員有:
飛利浦•吉爾(英國), 主席
芭芭拉•克拉勃(加拿大)
伊洛娜•格拉肖夫(德國)
克斯丁•哈斯諾(瑞典)
諾賽斯•海拉柏地安(亞美尼亞)
羅伯特•伯斯地爾(澳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下, 工作小組成員於1998年8月在荷蘭的諾德弗克舉行兩天的研討會,草擬初稿後, 把結論提交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的年會 - 阿姆斯特丹(1998)、曼谷(1999)及耶路撒冷(2000), 經過公共圖書館委員會、圖書館公共服務協調委員會及專業委員會仔細討論。

荷蘭諾德弗克研討會、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歷次大會及其他被徵詢意見者, 提出了若干寶貴的建議。我們感謝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提出意見的人員, 也感謝提供實例的人員。我們特別感謝英國白金漢郡議會主管終身學習的助理主任, 允許我們重製他們的《圖書館讀者服務憲章》。

本書的籌備及出版過程中, 很多人表示對此書的興趣, 在在顯示公共圖書館需要指南, 以反應資訊社會的變遷。我們相信這些指南對21世紀初期的各種公共圖書館都有助益, 並能協助圖書館員共同面對新的挑戰。基於以上的信念, 我們把這本書呈現給參與公共圖書館活動的全球各地人員。

導論

1994年出版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第三版, 很快地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基本方針, 被翻譯成中文在內的20多種語文(參見附錄一), 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後來, 各界需要更詳細及實務的標準, 讓圖書館員及其主管單位在發展公共圖書館時, 可以明確的據以依循。因此,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的公共圖書館委員會決定編製新的指南, 任命六個成員組成工作小組擔任起草的工作。

1973年,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出版《公共圖書館標準》, 1977年稍加修訂重新出版, 1986年, 由《公共圖書館指南》取而代之。過去幾年快速發展的資訊科技, 使這些出版品很快地不合時宜。如同它們的書名所示, 標準和綱領代表兩個不同的階段, 分別指引圖書館員的工作。1973年的《公共圖書館標準》在導論指出:

各國的目標是一致的, 沒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標準, 祗需依發展的腳程調整部份因素。

所以, 1973年的《公共圖書館標準》制定了一大堆的量化標準, 包括館藏量、行政單位數量、開放時間、館員數量及質量、以及建築標準等。

1986年的《公共圖書館指南》則從另一種觀點陳述:

社區的需求與圖書館的資源, 各地差距甚大, 很難對服務有一個通案的標準 ... 依照各國經驗及能力制定的指南, 不是規定祗是建議 ... 依據不同環境下的經驗提出特定水準的服務要求, 是不可靠的也是誤導的。

在該書的附錄裡, 有若干國家的公共圖書館統計資料, 做為圖書館員衡量本館服務的指針。

準備本書的過程裡, 出現了很多議題, 經過討論後, 其中三個關鍵問題或許是:
為了綜觀這些議題, 1998年8月在荷蘭的諾德弗克舉行研討會, 討論本書的內容及格式。來自21個國家的22個圖書館員, 代表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不同階段, 以及擁有不同程度的可用資源。令人振奮的會議達成相當共識, 對於後續工作的進展幫助甚多。

諾德弗克會議的與會代表, 強烈主張本書應包括若干務實的標準, 不必侷限於指南及建議事項, 並且明白指出, 即使1986年的《公共圖書館指南》已經出版, 卻沒什麼影響力, 很多人仍續用1973年出版的《公共圖書館標準》; 為了避免舊事重演, 讓本書有實務上的價值, 即使公共圖書館所處的社會及經濟情況, 在各國有明顯的差異, 仍加入若干建議性的標準。

確定本書應包括量化的標準後, 突顯第二個問題的重要性: 建立全球適用的單一標準及指南, 可能嗎? 修改過的草稿, 每次都要送到諾德弗克會議的代表以及其他對本書有興趣的人員手中, 徵詢他們的意見。阿姆斯特丹(1998)、曼谷(1999)及耶路撒冷(2000)等三次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大會, 都曾就此案舉行會議。整個徵詢過程是此案非常有價值的部份, 顯示公共圖書館運動在全球的實力, 以及不同國家及社會在公共圖書館方面呈現的異同。

儘管各圖書館的服務水準及支援經費有差異, 工作小組還是決定不以特定群體的公共圖書館為對象, 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公共圖書館一視同仁, 沒有分別。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準、範圍及效能, 不完全被可用資源所限制。任何國家及發展階段的圖書館都有改進的潛力, 也有其優勢及缺點。因此, 工作小組決定製作一套指南及標準, 適用於任何發展階段的公共圖書館。在沒有可靠人口統計數字的地區, 很難達到標準的要求, 因此有些變通的方法,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其他委員會較詳盡的指南是很好的補充資料之一。公共圖書館無法立即達到所有的標準及建議時, 不妨先制定目標, 逐步完成。本書的對象是圖書館員, 祈望他們以此改善圖書館的服務。

本書收集全球各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範例, 不在於展示最完美或最傑出的例子, 祗是用來說明本書的內容, 描述公共圖書館在面對挑戰時, 能夠以有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些例子祗是一小部份, 還有更多同等的例子沒有被收錄。透過全球各地的例子, 描繪出適合當地需要的各種公共圖書館服務。有些例子附有網址, 讀者可以自行連繫, 查找更詳細的資料。

近年來, 資訊技術驚人的發展, 改變資訊蒐集、呈現及近用的方式。1986年出版《公共圖書館指南》時, 還法想像資訊與通訊技術的整合, 能有今天的成果, 資訊近用的方式有全新的面貌, 並持續加速變化中, 影響及於各個層面。以提供資訊為首要任務的公共圖書館, 在組織架構及服務傳遞等方面, 也受到全面且激烈的挑戰。

若干公共圖書館回應電子革命的挑戰, 藉此機會以新穎且興奮的方式發展新的服務。不過, 仍有發展緩慢的地區, 聯合國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 網際網路是發展最快速的通訊工具, 佔全世界人口23.5%的南亞地區, 它的網際網路用戶不到全球的0.1%; 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國家, 每百人電話數少於一部, 為了運用資訊及通訊技術帶來的優勢, 基本的素養、電腦技能及可靠的電訊網路是不可或缺的。資訊富有與資訊貧窮的差距, 達到有史以來最大的程度, 不祗存在於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之間, 也存在同一國內的社群及個人之間。聯合國的報告指出: 需要堅定的努力, 把發展中國家及各地的窮人一起納入全球對話中。

公共圖書館有很好的機會把每個人帶入全球對話, 縮短所謂的「數位落差」, 藉著提供資訊科技及公共近用, 傳授基本的電腦技能及參與掃除文盲的計畫。為了達到全體近用的原則, 在可預見的將來, 公共圖書館必須以印本或口語等多樣化的服務提供資訊。通向電子資訊世界的門戶, 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目標之一, 並保持提供知識及資訊其他管道的暢通。公共圖書館回應這些重大挑戰的方式與結果, 將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是否持續存在。工作小組擬定建議時, 把這些議題謹記在心。

1986年《公共圖書館指南》的序言裡, 亞瑟•瓊斯寫道:
工作小組在書中發現很多命令語氣: 「必須」與「應該」不時出現於書中。然而, 這本指南不是用來設計圖書館理想服務的規範, 它是幫助發展服務的工具, 滿足當地社區的需要。指南提出可能的建議, 社區應從服務及組織的立場考慮實際的可行性。
我們回應上述的聲明, 公共圖書館是以在地為基礎的服務機關, 以滿足當地社區需求為目標, 在當地社區內運作。本書規畫的內容, 用來協助各地的圖書館員發展在地社區有關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在這個資訊豐富的社會裡, 對追求知識、資訊及創造性經驗的公共圖書館員來說, 本書提供他們邁向成功的指針。


飛利浦•吉爾